进入办公室第一个空间便是概念区,艺术吊灯与艺术装置代表着主人对于设计与艺术的热爱。一块抽象的立体墙面,仿照裙摆的褶皱感设计而出,整个空间顿时散发出一种和谐的魅力,这便是概念区想要呈现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巧妙地传达了这间办公空间功能性与实用性的设计语言。
设计师根据两位主人的喜好而量身打造,一间呈现出温柔与品质,绿色的设计师款沙发,几何形大理石茶几,实木的办公桌,低调中带有设计的精致感,另一间则摆放着手办以及摄影作品,让办公随时能够充满灵感
景观,竹林,鹅卵石长廊,阅读休闲区,细小到吸烟区,四周采光通风良好的区域,基本上都引入了植物和自然流动的空气。在高楼林立的办公楼,人和自然相处的尺度,在空间设计中应呈现和引导,人应该是拥抱自然的。
任何空间不能没有人文精神。
功能分区,行走动线,交流互动重叠轨迹,工作区与公共区的占比分析……开始进入专业领域的流程阶段。
茶室,阅读区,员工休闲区(含咖啡区及吧台)等公共活动区,设在整个空间的中心位置。动线上使不同办公区域的人员都能便利到达,自然而然的步入,享受公共区的环境及服务,置身于书籍藏品及音乐中。
材料的选择代表了一种深层的美学观点,某种意义上映射出设计团队的核心理念和设计者的普世价值观。
建筑本身的结构材质,其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人们习惯于把这些材料掩饰起来,传达另一种可能,而这种设计行为,跟我们的观点是南辕北辙的。
除局部空间需差异处理外,其余大部分都是直接裸露出原建筑的混泥土结构,消防管道,空调及电路布线。以方正整洁为原则,并不做遮挡处理。
设计抛去传统繁杂的装饰语言。深色地面和浅色墙面的水磨石相互映衬,单元构架的金属马扎灯与阵列布置的原木小座椅上下呼应。室内一侧采用了整块的镜面设计,镜像了“里面”的世界,延展了空间的旅途。
对外,外墙使用浅色肌理漆,将餐厅从红色旧肌理中解放,框显出新与旧的边界。原有立面破旧的门窗被替换成通透性更佳的折叠窗。蜿蜒上下起伏的黑色钢板串联起立面的实墙与通透的玻璃窗,钢板的上沿形成了玻璃窗套,钢板的下沿则顺势成为了户外的小靠椅。立面的折叠窗和室外的靠椅增强了餐厅与街道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