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厅的改造中,我们与业主一直决定“舒适至上”,很浪费的将前厅扩大,将其改造成一个融合了接待、洽谈、展示、等候的共享空间。前厅是一个森林庇护所,三片模拟树枝形态的圆弧墙体延伸至天花板,原木提供温暖的底色。
绿色是小小萌树的企业色,微光的字母矩阵,来自森林中的草地灌木移植到前台,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儿童教室的内走廊,我们决定采用最轻巧的改造策略。一侧的彩绘墙源自小小萌树的教学内容,结合可以翻折的互动装置,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增加走廊的视觉信息与品牌文化的输出。
教室内部延续了弧墙的运用,两堵功能墙与天花相连,剖面上形成一个环抱状的围合。教室背面的书柜形式也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尺度,底部的小空间提供给孩子们存放个人物品。
清空了室内隔断,只保留原有结构梁柱,并对原有梁柱重新包了一层钢筋混凝土,做了结构加固处理。
在空间上,我们从自身的使用需求出发,让每一个空间里的建筑元素尽量精简,但功能尽量复合。一层是多功能会议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淋浴间)和会客室,二层是开放式办公空间(图书室,睡吧,打印,模型室等),三层是禅室(兼顾午休与喝茶)。一层室外整理出了一个院子,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院子里吃饭聊天。
原建筑空间在前户主的装修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错位的高差,不利于现在的功能使用,因此我们将有高差的楼板找平,并重新浇筑了建筑的三层楼板,让每层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三层空间有收有放,又相互连通成一个整体,一二层之间由楼梯处的通高采光井相连,二三层之间又以窗前的通高空间相连,整体虽然看似随性,却是有意为之。
原建筑的交通空间,是位于建筑中部的一部三跑楼梯,非常占用本来就不大的建筑空间。所以我们希望想办法将这些空间解放出来,把楼梯移动到建筑贴墙的一边,变成一个贯穿上下三层的直跑楼梯。二层楼梯下的空间,则被有效利用成了办公区的水吧台和柜子。
建筑外立面的每一扇窗户都被更换成了更宽更大,采光更好的铝合金定玻和开窗,一层入口整个改为通透的玻璃移门,二层南侧做了玻璃屋面,立面则改为了可以整体拉开的折叠玻璃门。三层在屋顶设置了三个天窗,使得原来消极阴暗的三楼成了明亮舒适的空间。
建筑改造之后,空间氛围由原来的昏暗闭塞变成开敞明亮,既营造了高效的工作氛围,又让人感到放松舒适。设计以一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方式展开,一切思考和决定,都只是服从功能,结构,空间,光线,让各个建筑元素和谐统一,以最纯粹与优雅的方式呈现其自身的美,这也是我们工作室的工作态度与设计哲学:无为而为,将建筑与空间最本真的状态展现出来,然后让生活将其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