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空间以“博物馆”为灵感:设计以浅色明亮的水磨石地面、白色GRG立柱和天然木材饰面的开放式旋转楼梯为重点,为空间增添了宏伟的气势。软膜天花结合绿叶造型,同时将丰富的自然光引入,为城市和市民创造出开放的印象。
二层作为会务空间标志着从公共空间到半私密空间的转变。与大堂开敞明亮的空间截然不同,会议区被想象成幽暗的剧院。在这里,每个会议室的体量不同,但都以深灰色的色调布置,彼此隔音良好,为会议和演讲创造了私密的氛围。
三层和四层包含多样性的功能和设施,可以服务于灵活沟通的开放办公区、非正式会议区以及半封闭空间。在建筑南面的尽端,Kokaistudios别具匠心地改变了常规办公室的基本功能,创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礼堂”,此空间主体为一个跨越两层的挑空空间,其两侧通高的书架唤起人们对城市的另一个场所的想象:图书馆。它的阶梯式坐席可以用于大型会议和演讲,更是供人阅读和学习的所在。为了增加灵活性,该空间被一个玻璃会议室隔开,就像书签隔开书页一样,通过一个可折叠的隔断屏风与主空间分隔开,在需要时可作为主讲台使用。
在归谷“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融合了创新科技与生活活力的沉浸式体验,使“干事创业、快乐生活”的园区文化在这里能够得到最充分的释放和体现。自然山景与建筑体充分融合,整个园区同时配备了兼顾人文关怀、多元生活、休闲娱乐的一体化设施,以架空层主题会所、泳池、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高尔夫练习室、图书馆、会议中心、科技展馆等丰富的形式,全方位服务于园区使用者的日常工作与24小时生活。无处不在的科创氛围通过科技会客厅、海归之家、智能多变空间,一直沿着山路萦绕到山顶的问天阁,在一线天地之间,在丛丛自然树林中,一杯茶、一杯咖啡便可问道科学与哲学。
按照企业各部门的属性,办公空间的场景分别呼应船码头、船甲板、船舷、瞭望窗、指挥塔、操控中心、工作室休息舱、用餐厅的设定。在起航、航行、泊岸、抵达的行进路线中,空间展演出深刻的海派企业精神主题性 ——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自古以来,码头是信息集散与汇集地,是物物交换交易的场所,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多功能场域。设计师通过把前厅喻为码头,将企业在这个区域的商务洽谈、会客接待、信息交流、产品沟通、企业文化的植入等需求尽数满足,有机有效融合,并体现新意。
不同会议室以美国不同城市来命名,从“西雅图”到“旧金山”的空间尺度跃迁,是科技基因的强化,亦是产业逻辑的延伸。从透明玻璃围合的半开放会议室,到容纳4人、9人、20人的会议室,空间设计的重点既有相通处,亦有差异化。
办公空间所传达的品牌标识、文化特质与人文关怀,既看显处,亦看隐于其后的部分,因而洗手间的设计不可忽视。入口处的衣冠镜,让人可及时检视面貌,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在女士洗手间的洗手台,恰到好处的LED化妆镜,则将对使用者的时刻关怀落在细节处。
位于高管办公室门口的景观式自动门装置,由总经理亲自设计,既是涵容丰富的艺术装置,同时是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下的精妙机关,开合间玄妙了室内外的连结。在雾气交织之中,喻示着科技产业发展的蓬勃春天,更启示着企业转型升级以来的文化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