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特空间现场原为左右两间、中间为公区过道且位于一层的方形办公空间,建筑本身为钢结构体系。根据镭特的功能需求,设计师将其分为主要办公区(右侧):接待区、会议室、开放性办公区、茶歇区等和操作组装区(左侧):展厅、接待区、仓库、组装车间等。
不同于科技产业惯用的色系(蓝或绿),镭特的品牌色为粉红及粉绿,RIDET的logo上( I+D =微笑笑脸设计)也都可以看出,镭特想要传达其柔和科技感的用心。
荷兰结构主义建筑师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强调空间的可塑性,重视结构和形式上的简洁性,并倡导在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所以我们延用了结构主义的核心特征,在镭特既有的两个空间基础框架上新增新的经纬度结构,同时两个空间各增加一个半层的L型2层结构,并且将楼梯至于空间的中心。我们可以看出空间中所形成的体块关系,成为一种可以任意植入与拼接各个功能区关系的载体,为空间提供了一种有机的发展方式。结构关系和体块的延伸,提供了用户可以灵活地去调整工作区域链接关系的可能性。
而整个体块空间的组合,侧重点是找到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看待整个镭特为一个大的空间,却又同时由各自相对独立小的空间组合而成,在大的空间的概念下,尽可能让所有人在空间活动时,能够有机会看到其他人在工作期间的活动,并且又拥有独立的自我工作区域。同时,我们也将镭特的打印间和清洁间安排于两座楼梯下,妥善利用空间也便于员工们就近使用。
由于镭特的产品类型皆为高科技研发仪器,大多为经过精密组装后完成的最终产品,并且RIDET为拉丁语“微笑”之意,悬挂于天花顶面的曲线半透明弧线瓦楞板装置、前台结构、门把手,皆是微笑图案的演化,增添一份活泼的氛围于办公室内。
同时,我们也延伸了“组装”这个动作,以工业风及组装的方式作为镭特整体空间的概念设计。在结构和体块的关系基础上,在考虑未来调整和改变的可能性需求上,运用空间内原有砖墙、天花板的梁柱、金属支撑等,让建筑原有的工业风结构成为简约、实用设计的一部分。
结构主义的建筑主张应给予人们的互动交流与体验的空间,关注人的需求和舒适感,创造适合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强调人性化的空间,同时注重光线、通风和人们对空间的感知。而具有工业风格的空间,则常常以开放式平面布局、空间的流动性和通透感为主,并注重简约且功能性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