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氛围的营造从到达电梯厅开始,由底层商业的氛围转换至一个纯净安静的灰调空间,这是外部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过渡与心理暗示,也是一个引子。晕染着光线的水平线条引向主入口——入口谦和有力,开门见山。
尔入山,延绵如山的接待台长16米,连贯东西,安然开阔,气度全开。与之近相对应的是节奏连续转换,地势高低变化的功能空间。同样强调空间的水平势向的两侧一左一右,一疏一密,一静一动,相映并行。
从入口到穿插着绿植的接待区收放至屋顶花园的满园框景,这是一个控制空间聚合变化与光线由暗至明的入山观山的心理过程。除局部极少的重点照明,主要公区的光照设计整体控制在一个均匀恒定的自然光照感。空间气质的闲定大度,很大部分源于室内外色温照度过渡的均和统一。户外的自然光线在室内漫延开,相互交融,模糊了内外的边界感,从而扩大了空间的开放性,唤起了与自然同频呼吸的感受。
设计抬高的阶梯平台既解决了室内与户外花园的反梁高差问题,同时又可用作各种活动分享发布的坐席。台阶上铺设的是回收翻新的30、40年代老洋房细条实木柚木地板。与之对应的户外平台立面原为不可改动的建筑外墙幕墙玻璃与工业化的铸铁扶手,为了遮掩这整个立面,特地请了师傅来现场用安吉白竹按照周边历史建筑围篱的相同编法编织。这些自然朴素,带着时代印记的材料既构筑了对山林环境的感知,联系起对周边历史的时间与记忆,也成为对品牌地域文化的天然传承与底色的一部分。
屋顶花园的改造颇费周折,为建造一个有水有树的实景花园,计算承载重量远超出了原始屋顶平面荷载。经费时费力的结构加固,经营位置,填土建池,植树种花,布水养鱼,最后呈现的花园模样,充满生机,一派自然。整个花园既是东西横向两侧办公区相连的次流线,又是南北在纵向空间上的视觉延拓与丰富性的补充。面向北侧的室内空间连续穿插着屋顶花园的自然图景。通过充分的借景,将山林环绕的意向尽可能的铺陈开来,加上南侧临窗各处精心挑选的盆栽,形成了空间整体的自然氛围体验与能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