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萌北京办公空间位于一栋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建筑中,三层楼的独栋建筑具有强烈的对称感。域式建筑在此基础上,为柠萌影视创造了一个与之呼应的办公空间,让节奏与秩序感融于其中,并运用自然元素打造一个舒适怡心的办公场景。三层楼每层楼平均面积约1200平米,楼层规划上,根据隐私程度不同,由一楼至三楼递增;一楼包括接待大堂、餐厅、影院、健身房、会议室等,二楼为主要办公与会议区,三楼则由办公室、大会议室与接待空间组成。
走进室内,先进入到的是一层空间枢纽的接待区,7米2长的悬挑前台首先映入眼帘,石材与石材之间的相嵌关系,将大堂各自为阵的体块关系连接在了一起,并弱化了在大堂视觉中心的四根结构柱。300平米接待区为未来的公司形象展示保留空白的同时,利用了天花与墙面点缀的弧形造型与灯光搭配,丰富了接待区的层次感。在接待区横向天花中线上,利用了对称的圆角造型与灯带分割了空间的视觉关系与功能性,前区主要作为展示区,后区则为等候区与拍照区。天花灯带与石材墙面在造型上也做了联系,一方面增加了南北横向的通透感,另一方面墙面的切割也让光产生了实体感。
拍照区位于方正的大堂区的最底端,利用原有空间布局形成了一个半围合空间。灯光上利用圆形软膜天花提供了拍照所需要的柔和光与穿过前台产生了一个次视觉焦点,提供团队拍照区域的同时,也为未来空间增设卡座休憩区打好基础。
二层的中心区域为前厅区,以玻璃盒绿植区为核心,作为二层空间的主视觉,在二层入口及各个主动线上均能将视线落在绿植区。除此之外,在布局上也模拟了四合院的空间关系,将前厅区围绕著玻璃盒绿植区布置了会议区、茶水区与电话间等人与人交流的空间,利用了二层洄游动线的属性,使之承担了整个办公层的交互纽带。
玻璃盒绿植区在灯光设计上,同样利用了软膜天花的设计模拟了天光的效果,作为中心区的焦点照亮了整个空间的同时与射灯进行搭配,让整个空间在光感上张弛有度。
二层作为主要办公区,南北两侧基本为对称布局,过道两侧结构柱以壁灯进行点缀,界定开放办公区空间界线的同时,增添了灰空间的柔和氛围。